7月11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关于《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(2024-2035年)》规划方案的公示为增强城乡规划的透明度,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、监督..
153-4560-1216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:2025-07-13 热度:
7月11日
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
关于《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
(2024-2035年)》规划方案的公示
↓↓↓
马鞍山市
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简本
一、规划背景
在美丽中国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,马鞍山市供电(含配网)、供水、燃气、供热、排水(防涝)、污水、管廊、停车、公交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、环卫、消防、通信、加油加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打破条块限制,以系统整合为抓手,融入“生态、韧性、集约、智慧”等理念,形成先进理念下的“多规合一”及“一张图规划”,并通过“一张蓝图”实现各层面要素的管控,故开展该项规划编制工作。
二、规划范围及期限
1.规划范围
项目需求范围:江南片区范围(花山区、雨山区、博望区、当涂县),总面积为1702平方千米。
重点研究范围:西至长江东岸(不含采石矶风景区与陈家圩区域),北至花山区界-太子路,南至釜山路,东至泰山大道,统筹考虑釜山路以北连片开发区域、向山组团和濮塘组团。
2.规划期限
规划期限2024-2035年,规划基年2023年,规划近期2027年,侧重实施层面,落实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,形成近期建设项目库;规划远期2035年。
三、规划思路与目标
本规划将集供电(含配网)、供水、燃气、供热、排水(防涝)、污水、管廊、停车、公交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、环卫、消防、通信、加油加气等市政专项规划、31个单元控规、道路网规划、绿地水系规划等规划成果整合至1张图上,总体指导市政设施布局,协调专项规划和控规之间存在的用地打架问题,将一些邻近的、可兼容的市政设施进行整合融合,起到节约用地、减少邻避、提升效益的作用。
至2035年,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,实现“多专业集成发展”,各类设施空间高度集约节约,传统和新型设施深度融合,有序协调,全面落实,建设方式基本实现绿色转型,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,建成系统完备、智能绿色、安全可靠、高效实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。
四、规划成果
1. 市政综合园规划
有兼容性的多种用地之间共用或取消防护用地,贴邻布置,最终形成市政综合园区。马鞍山中心城区共设置综合园6处,主要分布在外围新区。
☝(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)
2. 市政综合体规划
市政综合体属于兼容用地模式,分为分层共建和贴邻共建两种形式,由一栋建筑或一组建筑构成。市政综合体由开发单位统一规划,同步设计、同步建设,建成后移交相关部门使用。
规划在中心城区形成23座市政综合体,其中充电综合体13座,环卫综合体4座,消防站综合体5座,雨污泵站综合体2座。
☝(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)
3. 多属性融合式布局
小型市政设施与绿地、公建、商业、交通设施融合,属于整合用地模式,市政基础设施仍为独立占地,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占地,减低邻避效应。
其中,规划绿岛加油站3处,景观化环卫驿站20处,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4处,桥下停车场5处。
4. 市政设施近期规划方案
依据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需求预测,结合各区域建设发展需求和重大建设项目需求,参照马鞍山近三年大建设计划和各专项“十四五”规划,并与现状专项规划充分衔接,制定本次马鞍山市市政基础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库,新建供水加压站5个,改建供水加压站1个;新建污水泵站4个,改扩建污水泵站5个;新建雨水泵站4个,改扩建雨水泵站17个;新建500kV变电站1个,220kV变电站3个,110kV变电站3个,燃气调压站2个,消防站7个,公交首末站12个,加油站8个,加气改加氢站4个,环卫综合体2个,停车场按需分配;新建综合园3个,综合体10个,环卫景观化改造11处。
5. 管线综合规划修编
(1)基于《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管理办法》(2020年修订),提出管线综合典型断面的布置指引。在规划道路的中心线以东、以南,主要安排污水管、给水管、电力管;在规划道路的中心线以西、以北,主要安排雨水管、燃气管、通信管;在绿(林)地下敷设输水管、合流污水干管以及热力、油料、化工物料等特种管线;在绿(林)地上架设35千伏以上(含35千伏)输电线路。
(2)管线工程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安全和市容景观要求,提出管线布置平面综合的总体要求:新城区应高起点、高标准选择地下管线综合模式,总体上采用“直埋、保护管及管沟”形式,采用统一的标准管线横断面,落实综合管廊规划。旧城区实施生命线安全工程,综合考虑城市安全、环境美观,结合旧城改造、道路改扩建等契机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。
(3)地下管线与相邻管线之间建(构)筑物的安全间距应满足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》(GB50289-2016)、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》(GB50838-2015)等国家和省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。
☝(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)
6. 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
最终确定规划范围内共规划“一干线、一中心、四缆线”约18.3千米综合管廊与1处监控控制中心的管廊系统。
一干线: G205国道(九华路-江东大道)段(长度约9.1千米),通过布置干线管廊,集约管线占地空间,解决路段多道规划新增高压线廊的用地问题。
四缆线:幸福路(G205国道-恒兴路)段(长度约2.2千米)与红旗路(葛羊路-湖南路)段(长度约3.6千米),结合城市更新,通过建设缆线管廊,将现状10kV及通信架空线入廊,提升城市形象;燕山路(湖南路-韶山路)段(长度约1.8千米)与独山路(规划七路-泰山大道)段(长度约1.6千米),结合新城建设,将10kV电缆与通信管线合并布置于缆线管廊,优化管线断面,提升道路品质。
一中心:G205国道管廊监控中心(与220kV中心变合建,占地约0.05公顷)。
本次结合马鞍山整体规划发展情况,制定管廊分期建设规划如下:
(1)近期建设
近期管廊建设阶段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阶段,以两处新建道路下缆线管廊管廊建设为主,选取局部路段建设并投入运营,摸索适合马鞍山市综合管廊建设、管理系列规划标准,为全市提供经验借鉴。近期建设缆线管廊3.4千米,其中独山路1.6千米,燕山路1.8千米。
(2)远期建设
远期管廊建设阶段为地下综合管廊全面建设,主要完成一条干线管廊建设和两条城市改造道路下的缆线管廊建设。管廊系统逐步形成,各项管廊建设及运营标准规范在实践中进行完善。远期建设G205干线管廊9.1千米,缆线管廊5.8千米,其中幸福路2.2千米,红旗路3.6千米。
☝(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)
来源 | 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 编辑 | 刘倩倩 校对 | 陈先傲
一审 | 刘倩倩 二审 | 赵欣欣 三审 | 韩德生